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誓封狼居胥,单于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31)诗词赏析1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誓封狼居胥”和“单于”,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誓封狼居胥,单于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义隆草率北伐,幻想像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南逃,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野里遍布烽火,扬州一带战乱连年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释义

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求和、不思进取的投降政策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封狼居胥”指的是霍去病北伐匈奴,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这里借指刘义隆草率北伐、企图建立功勋却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赏析

这首词用典精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词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词中的景物描写也富有感染力,如“斜阳草树”、“烽火扬州路”等,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乱景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创作的,当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他一生主张抗金,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首词就是他在镇江知府任上,登临北固亭时,面对江山依旧、英雄已逝的感慨而创作的,词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他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求和、不思进取的投降政策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誓封狼居胥,单于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