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1-31)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江行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的意思及出处

唐·郑谷

帆影日渐没,江光欲暮融。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

暝色随云合,船声逐浪空。

惟余鸥鹭伴,来去似相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郑谷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七岁便能作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与许棠、任涛等合称“芳林十哲”,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定居蜀中,但仍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帆影在夕阳中渐渐消失,江面的光芒随着暮色渐渐融合,太阳照耀下的江流湍急,一叶扁舟仿佛漂浮在天地之间,与天际相连,黄昏的暮色随着云彩聚拢,船行的声音随着波浪远去,只剩下鸥鹭相伴,来来往往,似乎与我相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舟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首联写帆影渐没,江光暮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是诗中的名句,形象地描绘了江流在阳光照耀下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以及一叶扁舟在广阔天地间自由航行的意境,颈联写暮色四合,船声渐远,进一步渲染了江上的宁静与空旷,尾联则以鸥鹭相伴,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然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江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江流的壮观景象,还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一叶扁舟在浩瀚的江面上自由航行,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追求自由、勇往直前的精神,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然心境,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谷晚年定居蜀中期间,蜀中地区山水秀美,自然风光旖旎,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郑谷一生未得显达,晚年生活相对平淡,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江上行舟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悠然。

“浴日中流急,浮天一苇通。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