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3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的意思及出处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

欲写心中事,还嫌墨未浓。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清代文人李鱓所作,李鱓(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别号扬州八怪之一,清代有“扬州八怪”或“扬州画派”之说,扬州八怪就是清代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即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和汪士慎。

作者简介

李鱓生于江苏兴化,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举,后曾任山东滕县知县、临沂知县等职,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擅画花鸟虫鱼,尤善画兰、竹、石等,风格豪放,笔墨纵横,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手中这支只有三寸长的鸡毛笔,为何如此匆忙地挥动?想要写下心中的事情,却又嫌弃墨汁还不够浓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使用鸡毛笔书写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鸡毛笔短小而轻便,但诗人却觉得它“反匆匆”,似乎无法承载自己心中的情感,诗人又嫌弃墨汁不够浓稠,暗示自己内心的情感深沉而复杂,难以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鸡毛笔和墨汁为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鸡毛笔虽小,却承载着诗人沉重的情感,而墨汁的浓稠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深沉和复杂,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的对比和碰撞,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焦虑,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鱓被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李鱓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鸡毛笔和墨汁的意象,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鸡毛三寸笔,何事反匆匆。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