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的解释

5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慈乌夜啼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的解释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融入主题)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作主题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悲哀地哑哑啼哭,它日日夜夜都不飞去,整年守护着母亲所在的树林,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无不为之伤心落泪,慈乌的啼叫声里仿佛有诉不尽的哀怨,它还未尽到反哺母亲的情义啊!天下的百鸟难道没有母亲吗?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呢?想必是母亲对你的恩情太重,使你承受不住这悲哀吧!从前有个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唉!这类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意为:像蜾蠃这样的昆虫尚且懂得养育后代,慈乌更是深知反哺之恩。)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慈乌失去母亲后的哀痛与守孝行为,赞扬了慈乌的孝顺与深情,同时批判了那些不孝之人,诗中“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一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寓意深刻,表达了自然界中即使微小的生物也懂得养育之恩,而人类更应铭记并践行孝道。

赏析

白居易此诗以慈乌为题,借物喻人,深刻揭示了孝道的主题,诗中通过对慈乌哀鸣、守林、夜半啼哭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深沉的哀痛与对母亲的无限眷恋,通过对比吴起等不孝之人的行径,更加凸显了慈乌的孝顺与高尚,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孝道观念有关,唐代社会重视孝道,认为孝顺是为人之本,白居易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与弘扬,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不孝现象进行了批判,白居易本人也是一位孝顺之人,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对父母的思念与敬仰,这也为他创作此诗提供了情感基础。

“蜾臝祝类我,慈乌知反哺。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