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的释义

8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咏雪梅

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的释义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

暗香穿薄雾,疏影映清泓。

玉骨冰肌秀,仙姿秀色浓。

天寒日暮里,独对一芳丛。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文,长于咏物,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瑞雪如同丰年的预兆,腊月里的梅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淡淡的香气穿透薄雾,稀疏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池水中,如玉般洁白的骨骼,冰清玉洁的肌肤,展现出秀丽的风姿,仙一般的姿态和浓艳的色彩,在天寒地冻、日暮降临之时,我独自面对着这一丛芬芳的梅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和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期待,首联“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点明了主题,雪和梅花都是冬日的象征,但雪预示着丰收,梅花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雪梅的美丽,通过“暗香”、“疏影”、“玉骨冰肌”等词语,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和美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孤寂中独自欣赏梅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雪和梅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冬日的美丽和春天的期待,诗人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比喻,将雪和梅花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寒冷的冬日里,诗人独自面对着梅花,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严寒的冬日和孤寂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雪和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雪作为丰年的预兆,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雪片丰年瑞,梅花腊月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