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伴愁络纬一秋啼,老径寒芜望欲迷。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秋思

伴愁络纬一秋啼,老径寒芜望欲迷。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伴愁络纬一秋啼,老径寒芜望欲迷。

四野无人行路苦,一川明月渡溪西。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早年曾应试不第,后历任多职,晚年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伴随着愁绪,纺织娘(络纬)在整个秋天里不停地啼叫,古老的小径上长满了寒凉的杂草,远远望去,一片迷茫,四野空旷无人,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渡过溪水向西行去。

释义

伴愁络纬一秋啼:络纬,即纺织娘,其鸣声如织机声,常在秋夜鸣叫,此处用以烘托诗人的愁绪。

老径寒芜望欲迷:老径,指古老的小路;寒芜,指寒凉的杂草,这句描绘了秋日里荒凉、萧瑟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纺织娘的啼叫、古老小径上的寒凉杂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首句“伴愁络纬一秋啼”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愁绪,纺织娘的啼叫成为了愁绪的伴奏,使得整个秋天都充满了哀愁,次句“老径寒芜望欲迷”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的氛围,古老的小径上长满了寒凉的杂草,远远望去,一片迷茫,仿佛连前行的方向都找不到了,后两句“四野无人行路苦,一川明月渡溪西”则通过描绘四野空旷无人、行走艰辛以及明月照耀下的渡溪场景,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艰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秋日抒怀之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所作,面对秋日的凄凉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愁绪与眼前的秋景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哀愁与孤寂的秋日抒怀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伴愁络纬一秋啼,老径寒芜望欲迷。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