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的解释

8个月前 (02-0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的解释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虽然“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这两句在《归园田居》系列诗中并不直接连续出现,但“从此归农圃”的思想贯穿了整组诗,特别是与第四首的主题紧密相关,故以此诗作为解析对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和平生活的向往。

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岭田野到城里做官,我已不习惯那污浊繁忙的官场,暂且带着子侄辈,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在荒废的村落间,在坟墓和田野间来回徘徊,依稀地记得这里曾是人们的住所,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我向前面的砍柴人打听:这里原来的居民都到哪里去了?砍柴人对我诉说:他们都死了,已无一人生还,三十年过去,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活在人世间,犹如梦幻一般,终归要化为乌有,想到这些,我更加羡慕隐逸的生活,决心从此归隐田园,与农耕为伍,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释义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的宁静、和谐与自由,反衬出官场的喧嚣、复杂与束缚,体现了其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人生态度。

赏析

“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这两句诗,虽然不直接相连,但“从此归农圃”的思想是整首诗的核心,诗人通过对比官场的污浊与田园的纯净,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风情,展现了诗人对简单、和谐生活的追求,诗人也通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感到失望,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