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2)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下一句是什么?

《壮志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逸风

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

雄心凌壮志,逸气荡尘途。

山海凭尺量,星河任手抚。

何时归故里,笑傲在江湖。

作者简介

李逸风,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豪迈奔放的诗风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豪情壮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译文

我游历驰骋了三千里路,长长的云朵始终伴随着我。

我的雄心壮志如同高山一般巍峨,飘逸的气息荡涤着尘世的路途。

无论是高山大海,我都用尺子去丈量;星河璀璨,我伸手即可触摸。

但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故乡,在江湖之上笑傲人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历三千里、与长云为伴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气吞山河的豪迈情怀,诗中“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描绘了诗人游历的广阔与自由,“雄心凌壮志,逸气荡尘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超凡脱俗的气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江湖上笑傲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与非凡的气魄,诗中“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游历的广阔与自由,更通过“长云与我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而“雄心凌壮志,逸气荡尘途”一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超凡脱俗的气质,使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后两句则通过“何时归故里,笑傲在江湖”的设问与回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江湖上笑傲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李逸风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其创作的具体时间与地点,但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四方、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有感于自己的豪情壮志与超凡脱俗的气质,而创作出来的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对游历景象的描绘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与非凡的气魄,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

“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