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的释义

5个月前 (02-02)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姑苏杂咏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的释义

宋·高启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

行遍江南清绝地,只今谁与共秋风。

作者及朝代

高启,明代(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高启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但一生坎坷,因卷入明初政治斗争而被朱元璋腰斩于南京。

作者简介

高启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好学,早年即显露文学才华,元末战乱时期,他避居吴中,以教书为生,明初,高启被朱元璋召入朝廷,任翰林编修,参与修撰《元史》,因性格耿直,不谙官场之道,高启多次触怒朱元璋,最终因一首《宫女图》诗被指为讽刺朝政,遭腰斩之祸,高启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昔日繁华的吴宫如今只剩下残山剩水,多少次我们相约一同漫步于此,我踏遍了江南所有清幽绝妙之地,但如今,又有谁能与我共赏这秋风中的景致呢?

释义

“残山剩水旧吴宫”描绘了吴宫遗址的荒凉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巨变;“几度相期杖屦同”则回忆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行遍江南清绝地”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探索;“只今谁与共秋风”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离散的孤独与感慨。

赏析

此诗以“姑苏”(今苏州)为背景,通过对吴宫遗址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残山剩水旧吴宫”以景起兴,既描绘了吴宫的荒凉,又暗示了历史的变迁;次句“几度相期杖屦同”则转入对往昔的回忆,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后两句“行遍江南清绝地,只今谁与共秋风”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对江南美景的描绘之中,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高启晚年,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朝廷,回到家乡吴中,在孤独与苦闷中,高启回忆起与友人共同游历江南的美好时光,不禁感慨万千,他借吴宫遗址之景,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叹息,这首诗不仅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