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虽然直接包含“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这句的诗词并未直接出自苏轼或其他知名诗人的确切作品中,但根据题意和意境,我选择了苏轼的《海棠》一诗进行改编和联想,以体现相似的花夜之美,在以下分析中,我将尝试将“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的意境融入此诗的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之言,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怪石,题画文字曲折深邃。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时,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色。
(改编意境融入:“在这朦胧月色下,仿佛看见一枝海棠欹斜在枕边,残妆未卸,如同美人卧枝而眠,更添几分娇媚与哀愁。”)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夜晚赏花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海棠花在月色和烛光下的独特魅力,诗人以花喻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
赏析:
本诗以海棠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首句“东风袅袅泛崇光”以春风起笔,点出海棠花开的季节特征;次句“香雾空蒙月转廊”则通过花香和月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则通过诗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达了对海棠花的深情厚爱。“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的意境融入,更增添了本诗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赏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海棠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也通过赏花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虽然直接包含“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这句的诗词并未出自苏轼之手,但本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与这句诗所蕴含的美感相契合,共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