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的释义

8个月前 (02-02)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月夜待月

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的释义

宋·杨万里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致仕,不久病卒,谥号文节。

译文

起初看到落日沉入水波之中,留下一抹红霞,随后素月欲升,天空仿佛收敛了容颜,船夫们纷纷回头向东眺望,那月亮仿佛在河伯的宫殿中吞吐升腾,不一会儿,月亮忽然从水波之上升起,如同镜面般横开十余丈宽,月光浸透了水面,水又浸透了天空,一片空明相互回荡,此时骊龙潜藏在水底最深处,因为目眩而无法衔珠吟唱,大鱼无知地跳跃,鳞甲一动便闪耀着千片黄金般的光芒,人间这样的景致难以预料,而快意却往往从偶然中得到,远远地听到渔父唱着歌过来,才意识到今天已经是中秋节了,于是决定即使到了三更也不睡觉,等待着那明月越过楼台而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诗人通过描绘落日、素月、水波、骊龙、大鱼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月夜世界,最后两句“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的痴迷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素月欲升天敛容”、“月光浸水水浸天”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描绘骊龙、大鱼等神秘元素,增加了诗歌的奇幻色彩,最后两句“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的痴迷与不舍,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或远离家乡,面对中秋之夜的明月,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描绘月夜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判却三更犹不寐,待渠明月过楼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