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下一句是什么?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禛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金陵城下水,雨收石子岭头云。

如今冷落凄凉地,曾见繁华锦绣乡。

惆怅无因见颜色,夜深还过女墙来。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祯,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史学家,王士禛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王士禛工诗,继钱谦益、朱彝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为康熙诗坛领袖,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创作主张“诗中须有人在,人在诗中”,强调感情的真挚,反对模拟雕琢,对清代诗歌发展影响甚大,有《带经堂全集》等传世。

译文

当年人们还未曾见识过战争的残酷,处处青楼夜夜传来歌舞之声,金陵城下花儿盛开,石子岭头雨后云雾缭绕,如今这里已是一片冷落凄凉之地,却曾见过那繁华似锦的锦绣之乡,心中惆怅无法再见到那些美丽的容颜,夜深时我还独自漫步在城墙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的对比,首联写当年秦淮河畔歌舞升平、未识兵戈的盛况;颔联进一步描绘金陵城下的美景和雨后石子岭头的云雾;颈联笔锋一转,写如今秦淮河畔的冷落凄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秦淮河畔的变迁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秦淮河畔的盛衰变化跃然纸上,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创作背景

王士禛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清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秦淮河畔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盛衰变化也反映了江南文化的兴衰历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