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的意思及出处

《山涧汲水》

朝代:唐代

作者:李涉

山涧清泠水满溪,生物吸流滋若饴。

如饥得膏乳,草木亦含姿。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卒于唐文宗开成初年,他生平好游名山大川,曾隐居庐山香炉峰下,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李涉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个人在游历中的所见所感,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山涧中清澈的冷水流满了小溪,生物们吸吮着这流水,滋润得如同品尝到了甘甜的乳汁,就像饥饿的人得到了美味的膏乳一样,连草木也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姿态。

释义

“山涧清泠水满溪”描绘了山涧中清澈见底的冷水流淌满小溪的景象;“生物吸流滋若饴”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生物们吸吮流水后滋润满足的状态;“如饥得膏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满足感,将生物得到滋润的感觉比作饥饿的人得到了美味的膏乳;“草木亦含姿”则通过草木的生机勃勃,展现了流水滋润万物的神奇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涧清水的美丽景象和它对生物的滋养作用,诗人通过“生物吸流滋若饴”和“如饥得膏乳”的比喻,将生物得到滋润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种滋润和满足,诗人还通过“草木亦含姿”一句,展现了流水滋润万物的神奇力量,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涉在游历山水时,看到山涧中清澈的流水和生物们得到滋润后的生机勃勃景象,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历山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