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山居

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

白云生远岫,落日染清秋。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此情何所寄,长啸动林丘。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有“诗星”之誉,却始终未能得志显达。

译文

雨停之后山中空气清新宜人,衡门(简陋的柴门)坐落在岩石间的幽静之处,远处的山峰上白云缭绕,落日余晖染红了清秋的景色,松林中的风吹散了衣带,山间的月光照亮了弹琴的身影,这份情怀该向何处寄托呢?只能长啸一声,震动整个山林。

释义

雨止山气佳:雨停后,山中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衡扉在岩幽:简陋的柴门坐落在岩石间的幽静之处,形容居所的隐逸与幽静。

白云生远岫:远处的山峰上白云缭绕,增添了一份高远与神秘。

落日染清秋:落日余晖染红了清秋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松风吹解带:松林中的风吹散了衣带,象征着自然的舒适与自在。

山月照弹琴:山间的月光照亮了弹琴的身影,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雅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山居的幽静与雅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等句,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通过“白云生远岫”、“落日染清秋”等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高远与美丽;通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等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孟浩然一生未得显达,曾隐居鹿门山,过着清贫而自在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雨后山居的幽静与雅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孟浩然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

“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