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幅天然云水画,绿杨环水水环城。的解释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一幅天然云水画,绿杨环水水环城。的解释

题滁州醉翁亭

宋·曾巩

一幅天然云水画,绿杨环水水环城。

翁来醉此共风月,亭上今无醉翁名。

作者及朝代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曾巩自幼聪颖好学,十二岁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年),任知州、知制诰,再任集贤校理、判馆阁,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沧州,改知洪州,又改知福州,元丰四年(1081年),为太子中允、知齐州,元丰六年(1083年),病逝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赠中书舍人。

译文

这是一幅天然的云水画卷,绿杨依依环绕着水面,水面又环绕着城池,醉翁曾在此地醉卧,与风月为伴,但如今亭上已没有了醉翁的名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滁州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美景,如同一幅天然的云水画卷,绿杨依依,水面环绕着城池,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也感慨于时光的流逝,醉翁曾在此地醉卧,与风月为伴,但如今已物是人非,亭上已没有了醉翁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描绘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醉翁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两句“一幅天然云水画,绿杨环水水环城”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后两句“翁来醉此共风月,亭上今无醉翁名”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醉翁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曾巩在北宋时期曾任地方官职,有机会游历各地,在游历滁州时,他来到了醉翁亭,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同时也想起了醉翁欧阳修曾在此地醉卧与风月为伴的往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醉翁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醉翁亭因欧阳修而得名,他曾在此地写下《醉翁亭记》,描述了醉翁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曾巩的这首诗则是对《醉翁亭记》的一种呼应和补充,共同构成了对醉翁亭及其周围美景的赞美和怀念。

“一幅天然云水画,绿杨环水水环城。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