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朝谒

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的意思及出处

宋·范成大

晓色初分紫禁开,

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

日转花阴鸟不散,

天临玉宇露初消。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苏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隐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清晨的曙光初照,紫禁城的大门缓缓开启。

三座宽敞明亮的白色宫殿,如同万块青色的美玉般排列整齐,宛如群臣手持的笏板。

太阳升起,花荫下的鸟儿仍未散去,

天空笼罩着宏伟的宫殿,清晨的露水开始消散。

释义

三间敞白屋:形容宫殿宽敞明亮,白色墙壁在阳光下更显耀眼。

万笏列青瑶:比喻宫殿前的石阶或石柱排列整齐,如同群臣手持的笏板,且颜色青翠如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朝谒皇宫的所见所感,首句“晓色初分紫禁开”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皇宫建筑的雄伟壮观和精美绝伦,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皇宫的庄严与神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皇宫建筑的赞美,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南宋时期,作为官员朝谒皇宫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站在皇宫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皇宫壮丽景色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皇权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皇宫建筑的辉煌与精美。

“三间敞白屋,万笏列青瑶。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