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读书万卷探归藏。青藜夜半犹悬光。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刘向勤读书

读书万卷探归藏。青藜夜半犹悬光。出自哪首诗?

朝代:宋

作者:宋祁

读书万卷探归藏,青藜夜半犹悬光。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纲。

心随明月归蓬岛,身伴清风到玉堂。

莫道儒冠多误身,从来书卷自馨香。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词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宋祁与兄长宋庠均有文名,时称“二宋”,他在文学、史学方面均有较高成就,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独自撰写《新唐书·列传》部分,其词作亦颇有特色,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译文

读万卷书以探寻古代典籍的奥秘,深夜时分,青藜火把依然高悬,照亮着求知的道路,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勤奋才是到达彼岸的船只;追求高远的目标,坚定的志向就是指引方向的纲领,心灵随着明月回到蓬莱仙境般的学问殿堂,身体则伴随着清风步入玉堂般的高雅之境,不要说读书做官会耽误人的一生,自古以来,书卷本身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勤奋读书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首句“读书万卷探归藏”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探寻古代典籍的奥秘,次句“青藜夜半犹悬光”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读书人的勤奋和刻苦,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勤奋读书的重要性和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读书人的勤奋和刻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如“学海无涯勤是岸”强调了勤奋在求学道路上的重要性;“云程有路志为纲”则强调了坚定的志向对于追求高远目标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丰富,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祁个人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有关,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宋祁深知学问的重要性,也深知勤奋和刻苦是通往学问殿堂的必经之路,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有关,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学问和文化的重视和追求。

“读书万卷探归藏。青藜夜半犹悬光。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