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的释义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逍遥游(节选)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的释义

朝代:战国

作者: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部分包含“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之意,原文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表述类似意境)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

译文

(节选部分译文)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月末和月初),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

(注:“朝菌不知晦朔”即“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之意,比喻生命短暂者无法理解更长久的时间概念。)

释义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寓意生命短暂者无法理解或经历超出其生命范畴的事物,夏虫生活在夏季,无法想象冬天的冰雪;朝菌生命短暂,无法见到夜晚的月亮,这里用来比喻人的见识受限于自身的经历和生命长度。

赏析

庄子通过对比小智与大智、短命与长寿,以及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寿命差异,深刻揭示了生命与时间的相对性,他强调,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受限于自身的生命长度和经历,因此不应以有限的视角去评判无限的世界,这种思想体现了庄子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宇宙万物的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创作于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庄子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自由、逍遥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他通过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即人应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逍遥,摆脱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