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上一句是什么?

宋·陈与义

契阔逢君北郭东,小庵幽绝似禅宫。

谁将孤鹤归华表,却趁孤云入岘山。

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

惆怅后尘冥漠处,满襟清泪湿花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诗论家。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的是个人生活情趣和流连光景的吟咏,诗风明快;南渡以后,因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风变得悲壮苍凉,激昂慷慨,他善于在诗中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熔为一炉,因而诗作大多写得凝练,感情深沉。

译文

在城北东边偶遇久别的友人,友人居住的小屋幽静得如同禅宫,谁曾料想那孤鹤会飞回华表之上,你却要趁着孤云飘入岘山之中,明知客居他乡的我泪水难以抑制,邻近的笛声又怎能忍受在晚风中呜咽,想到你离去后那茫茫不可知的地方,我的衣襟已被泪水湿透,连花儿也都被染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友人在江边相遇又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惆怅,诗中“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两句尤为感人,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深情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写与友人相遇的地点和环境的幽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以孤鹤和孤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奈,颈联是全诗的高潮,通过“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悲痛心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尾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以满襟清泪湿花红的形象,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诗人自己也经历了流离失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的相遇和分别,更显得弥足珍贵和令人感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惆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