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早行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全诗是什么?

唐·韦庄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拂秋晓,远烧入云烟。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依稀闻犬吠,断续有鸡声。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入蜀后依附王建,成为前蜀开国功臣,官至宰相,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词作尤为后人所称道,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起床后望向南山,只见山火在田地里燃烧,微红的火光拂过秋日的拂晓,远处的火焰升腾,与云烟交织在一起,火光缭绕先经过边塞之地,又霏霏细雨般靠近并掠过城池,依稀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狗叫声,断断续续的鸡鸣声也此起彼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起所见的山火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通过“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两句,展现了火光从边塞蔓延至城边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早行”为题,却并未直接描写行旅的艰辛或沿途的风景,而是巧妙地以一场山火为线索,勾勒出一幅秋日清晨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火光、云烟、犬吠、鸡声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特别是“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两句,不仅描绘了火光的蔓延路径,更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前蜀,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时常怀念故土,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这首诗中的山火景象,或许正是诗人内心焦虑的一种外化表现,通过描绘山火的蔓延和周围环境的反应,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