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汝哭母则闻,母哭汝岂识。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别母

汝哭母则闻,母哭汝岂识。全诗是什么?

清·汪遵

汝哭母则闻,母哭汝岂识。

哀哉天道异,一往有永隔。

梦中啼泪下,夜夜啼痕积。

凄凄复凄凄,白杨风雨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汪遵

朝代:唐代(但需注意,汪遵常被误认为是宋代人,实际上他是晚唐人,活动于唐末至五代初)

作者简介

汪遵,字全之,又字有道,一字必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小吏,后折节读书,隐居山林,曾应进士举,但未考中,晚年曾漫游各地,到过巴蜀、荆楚、吴越等地,一生怀才不遇,晚年贫困潦倒,卒于旅中,他的诗多为怀古诗,擅长以历史典故入诗,抒发感慨,寄托怀抱,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风格悲凉,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你哭泣时母亲能听见,但母亲哭泣时你又岂能知晓?可悲啊,天道如此不同,一旦离别便是永远相隔,在梦中你啼哭流泪,夜夜都留下泪痕,凄凉啊,又是如此凄凉,在那白杨树下的风雨之夜。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孩子与母亲之间的哭泣,表达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离别后的无限哀痛,前两句“汝哭母则闻,母哭汝岂识”直接点出主题,孩子哭泣时母亲能感知并安慰,但母亲哭泣时孩子却无法理解母亲的悲伤,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后的凄凉景象,以及母亲在风雨之夜对孩子的无尽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后的悲痛,前两句的对比,既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又揭示了孩子对母亲情感的局限性,引人深思,后几句则通过描绘风雨之夜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悲伤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母子离别的哀痛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汪遵自身的经历有关,汪遵一生怀才不遇,晚年贫困潦倒,可能经历过与亲人的离别之痛,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对母子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体验,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母子离别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汪遵的《别母》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怀古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后的悲痛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汝哭母则闻,母哭汝岂识。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