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秋闱贤诏出严宸,郡国详延在得人。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求贤令

秋闱贤诏出严宸,郡国详延在得人。出自哪首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秋闱贤诏出严宸,郡国详延在得人。

文场战罢心如水,喜看英豪满帝宸。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秋天的科举考试中,朝廷发布了求贤的诏书,从皇宫深处传出,各郡各国都认真选拔人才,希望能够找到真正有才能的人,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心情如释重负,平静如水,令人高兴的是,朝廷中充满了才华横溢的英豪之士。

释义

“秋闱”指秋季的科举考试,“贤诏”指朝廷发布的求贤诏书,“严宸”指皇宫深处,代表朝廷。“郡国详延在得人”意为各郡各国都认真选拔人才,希望能够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文场战罢心如水”形容科举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的心情变得平静,“喜看英豪满帝宸”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中人才济济的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科举考试为背景,通过描绘朝廷发布求贤诏书、各郡国选拔人才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繁荣和朝廷对人才的重视,诗中“秋闱贤诏出严宸”一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突出了朝廷的权威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而“郡国详延在得人”则进一步强调了选拔人才的认真和严谨,后两句则通过考生们考试后的心情变化和朝廷中人才济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和朝廷用人政策的肯定。

创作背景

(虚构)在唐代,科举制度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对科举制度和朝廷用人政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虚构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科举考试和朝廷选拔人才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对朝廷用人政策的期望,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科举考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秋闱贤诏出严宸,郡国详延在得人。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