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的解释

5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哀王孙

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的解释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剽窃成风俗,行子去来悲且哭。

秦山苍苍汉水污,咸阳宫阙成荒芜。

唐尧禹舜死何处,群盗犹遮凤凰雏。

峨峨两城间,乌鹊与我庐。

边秋一雁声,芦荻对床眠。

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

岂闻外家事,尚作朱门驱。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平安报,相携泪沾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曾应试不第,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一度被困于长安,后投奔肃宗朝廷,授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晚年漂泊西南,最终在四川成都病逝,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史”。

译文

(仅针对“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两句)

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的生活困苦潦倒,连绵的战争让国家的经济计划化为泡影。

释义

“赋敛”指的是国家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和劳役;“民生槁”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如同干枯的草木;“干戈”是战争的代名词;“国计虚”则指国家的经济计划因战争而落空。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战争和赋税对百姓生活和国家经济的双重打击,杜甫通过对比“民生槁”和“国计虚”,强烈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他深知,沉重的赋税和连绵的战争是百姓生活困苦、国家经济衰退的根源所在,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使得杜甫的诗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在诗中通过描绘战乱中的王孙贵族和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他也对当时朝廷的腐败无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这样的背景下,“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两句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生动写照,也是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集中体现。

“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