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悟道

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宋代

作者:李光地

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

心灯照幽微,道脉传不绝。

古训如日星,光辉照万国。

愿言追踵武,勉力崇明德。

作者简介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康熙朝重臣,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理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而且在理学上也有深厚造诣,是清初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雅的言辞探讨着深奥的道理,我私下里仰慕并学习前贤的觉悟,心中的明灯照亮着幽微之处,道统的传承从未断绝,古人的教诲如同日月星辰般璀璨,光辉照耀着万邦,我愿追随前贤的脚步,努力崇尚并弘扬高尚的品德。

释义

“清言穷理窟”意指通过清雅的言辞深入探讨深奥的道理;“私淑仰先觉”则表达了对前贤的仰慕和学习之情。“心灯照幽微”比喻内心的明灯能照亮深奥的道理;“道脉传不绝”强调道统的传承从未中断。“古训如日星”形容古人的教诲如同日月星辰般永恒而璀璨;“愿言追踵武”表达了作者追随前贤、努力向上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李光地对理学的深厚造诣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首联“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直接点题,表达了作者通过清雅的言辞探讨深奥道理,并私下里仰慕并学习前贤的觉悟,颔联“心灯照幽微,道脉传不绝”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明灯能照亮深奥的道理,以及道统的传承从未中断,颈联“古训如日星”将古人的教诲比作日月星辰,突出了其永恒而璀璨的价值,尾联“愿言追踵武,勉力崇明德”则表达了作者追随前贤、努力向上的决心和崇尚高尚品德的志向,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理学的热爱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光地晚年时期,此时他已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在理学上也有深厚造诣,他深感自己受益于前贤的教诲和道统的传承,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前贤的敬仰之情和对理学的热爱,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传承和弘扬高尚的品德和道统的精神,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光地的学术追求和人生理想,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诗歌创作能力。

“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