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赐琉球国王诗

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的意思及出处

明·朱元璋

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

王臣蹈德歌仁寿,海国梯航献琛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元璋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他出身贫寒,曾为地主放牛,元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又杀功臣诸将;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提倡农耕;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政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译文

自从玉旨褒奖了琉球国的服饰,珠崖之地便千古流传,成为神京(指明朝都城)的象征,琉球国王及其臣子遵循道德,歌颂仁寿,海外的国家也通过航海前来进献珍宝。

释义

玉旨:皇帝的旨意,此处特指对琉球国的褒奖。

褒甸服:褒奖琉球国的服饰,甸服指古代王畿外围地区所服的贡赋,此处借指琉球国。

珠崖:地名,此处泛指琉球国所在的地区,也象征着其珍贵。

神京:指明朝的都城,即南京(后迁都北京)。

蹈德:遵循道德。

仁寿:仁爱长寿,此处指琉球国王及其臣子的品德。

梯航:指航海的船只和登山的阶梯,此处泛指琉球国前来朝贡的交通方式。

琛赆:珍宝,此处指琉球国进献的礼物。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琉球国王的,诗中充满了对琉球国的褒奖和赞美,首句“玉旨一从褒甸服”直接点明了皇帝对琉球国服饰的褒奖,也暗示了琉球国与明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次句“珠崖千古表神京”则进一步强调了琉球国在明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将其视为神京的象征,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琉球国王及其臣子的品德和海外国家前来朝贡的情景,展现了明朝与琉球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繁荣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也展现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与琉球国的外交关系密切相关,琉球国位于明朝的东南海域,是一个重要的海上邻国,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推行外交政策,加强与各国的联系,琉球国作为明朝的重要海上邻国之一,自然成为了朱元璋关注的对象,在这首诗中,朱元璋通过赞美琉球国的服饰和品德,表达了对琉球国的友好态度和尊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明朝作为大国的风范和实力,这首诗的创作不仅加深了明朝与琉球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后来的中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