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的解释

8个月前 (02-04)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的解释

端午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

彩丝百缕缠香粽,碧艾千绦挂户庭。

竞渡龙舟翻浪涌,飞幡角黍耀天明。

共祈华夏长康健,岁岁端阳享太平。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李锴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译文

正值端午这个美好的佳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寻求朋友,聚集起众多的英才,彩色的丝线缠绕着香气扑鼻的粽子,碧绿的艾草被编成千条绦带,挂在门户和庭院之中,龙舟在江上竞相划行,浪花翻滚,彩旗飘扬,角黍(即粽子)在阳光下闪耀,大家共同祈愿华夏大地长久安康,每年端午都能享受太平盛世。

释义

“维时天中际佳节”描述了端午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即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天中节。“嘤鸣求友罗群英”则借用了鸟儿鸣叫求友的意象,比喻人们在佳节之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赏析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联点明时间,以鸟儿求友为喻,引出节日的欢乐气氛,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这些习俗不仅富有地方特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尾联则表达了人们对华夏大地的深情厚谊和对太平盛世的祈愿,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庆祝活动,李锴作为一位热爱生活的文学家,对端午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庆祝之情,还寄托了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墨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精神。

“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