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悼亡友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上一句是什么?

唐·韦应物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

梦寝情难断,书札意未休。

琴音随泪尽,酒兴逐愁流。

空余昔日影,独对月如钩。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

译文

在忧虑时事的同时,又深深悼念逝去的友人,这使得我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梦中与友人相见,情感难以割舍;书札往来,思念之情仍未停歇,琴声伴随着泪水消逝,酒意随着愁绪流淌,如今只剩下昔日与友人共度的影子,独自面对那弯如钩的明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忧时兼悼友”直接点明主题,既忧虑国家时事,又悼念逝去的朋友,接着通过“白却九分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愁而迅速衰老的形象,后几句通过梦境、书札、琴声、酒兴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忧愁与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梦寝情难断,书札意未休”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又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而“琴音随泪尽,酒兴逐愁流”两句,则通过音乐与酒意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在官场上的失意和友人的离世有关,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官场失意的同时,他又失去了亲密的友人,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忧愁与怀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忧时兼悼友,白却九分头。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