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琵琶行 / 琵琶引

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下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在浔阳江边夜晚送别客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主人和客人下马上了船,举起酒杯想要喝酒却没有音乐伴奏,酒醉后无法欢乐,悲伤地即将分别,分别时茫茫的江面上倒映着月亮,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再出发,我们顺着声音悄悄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下来,弹琵琶的人想要说话却又迟疑了,我们把船移近邀请她出来相见,添上酒、回灯重新开宴,千呼万唤她才出来,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两三声,未成曲调却先流露出感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好像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把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从座位上站起来,收敛了容颜,她说自己本是京城女子,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时就学会了弹琵琶,名字列入教坊的第一部,弹完曲子后曾经使得技艺高超的乐师佩服,梳妆打扮好了常常被貌美的歌女妒忌,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欢笑地度过美好时光,秋月春风等闲度,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释义

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琵琶女的身世和技艺,以及诗人自身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一句,表达了诗人与琵琶女在命运上的共鸣和同情,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通过对琵琶女技艺的描绘,展现了她的才华和遭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与琵琶女产生了共鸣,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诗歌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他遇到了一个流落江湖的琵琶女,听她诉说身世和技艺,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诗中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