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祇为东宫留疏草,岂论南海窜炎荒。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东宫留疏

祇为东宫留疏草,岂论南海窜炎荒。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祇为东宫留疏草,岂论南海窜炎荒。

孤臣此去无归日,望断长安泪满裳。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只为在东宫留下奏疏草稿,哪里还会顾及被贬谪到南海那炎热的边荒之地,我这个孤独的臣子此去恐怕再无归期,只能望着遥远的长安,泪水湿透了衣裳。

释义

“祇为东宫留疏草”意指诗人曾为了东宫(太子居所)的事务而撰写奏疏,表达忠诚与见解。“岂论南海窜炎荒”则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到遥远且条件恶劣的南海(今广东、海南一带)的无奈与悲愤。“孤臣此去无归日”描绘了诗人被贬后的绝望与孤独,“望断长安泪满裳”则表达了他对京城(长安,唐朝都城)的深深眷恋与无尽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命运的深刻反思,首句“祇为东宫留疏草”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与责任感,而次句“岂论南海窜炎荒”则突然转折,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不公,后两句“孤臣此去无归日,望断长安泪满裳”更是将诗人的孤独、绝望与对故土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李商隐被贬谪至南海期间,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此诗正是他在被贬至南海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情感,诗中既表达了对过往忠诚岁月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未来无望的绝望,以及对京城长安的深深眷恋,反映了晚唐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以及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奈与挣扎。

“祇为东宫留疏草,岂论南海窜炎荒。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