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求道心是道,脩仙身是仙。的释义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求仙悟道

求道心是道,脩仙身是仙。的释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玄通

求道心是道,脩仙身是仙。

云深隐幽谷,月冷照清泉。

丹鼎炼灵药,松风鸣古弦。

逍遥天地外,不问世间年。

作者简介

李玄通,唐代道士、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史料记载,他活动于唐代中晚期,擅长诗词,尤好道家思想,常游历名山大川,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其作品多反映道家修行生活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译文

寻求道的心便是道本身,修炼成仙的身体便是仙。

云雾缭绕的深谷中隐居,清冷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泉水。

炼丹炉中炼制着长生不老药,松林间古琴声声悠扬。

逍遥自在于天地之外,不再关心尘世间的时间流逝。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求道心是道”强调了内心的追求是成就道的关键;次句“脩仙身是仙”则指出通过修炼身体可以达到成仙的境界,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道家修行者的生活环境:云雾缭绕的幽谷、清冷月光下的清泉、炼丹炉中的灵药、松风中的古琴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道家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作者通过“求道心是道”、“脩仙身是仙”等句子,强调了内心追求和修炼身体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玄通游历名山大川、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过程中,在唐代,道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李玄通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求道心是道,脩仙身是仙。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