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杂诗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余木,倏忽寒将栖。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努力求衣食,顷来展家私。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姿蕙兰质,妙响激清商。

如何能为坚,一旦摧栋梁。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悠悠涉旷野,迢迢望山川。

投策命驽骀,息驾倚孤松。

孤松亦可喻,况复多青葱。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人生在世就如路上的尘土,无根无蒂,没有依靠,没有着落。

又好比大风中的柳絮,随风飘荡,一去便不知所终。

人生来就无亲无靠,谁也没有必要为了谁而来这个世界。

既然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享受欢乐。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闲居无聊恨芳时白白流去,岁月匆匆不肯为人停息。

驱使着车辆去奔走国事,到我行将老去疾病缠身时。

内心沉郁就像薰麝染过,深感寒肃的气候已至。

感慨岁月将尽,我来此地已超过十年。

想起亲密无间的朋友,此情此景永难忘怀。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十年,我暂时屈身于仕途。

庭院被树木遮蔽,时光匆匆,寒意将至,鸟儿也将归巢。

菟丝子适时生长,夫妇应有相会之期。

努力劳作,求取衣食,近来还要料理家事。

邻居朋友常来我这里,一起追忆往昔的言谈。

他们风度翩翩,犹如蕙兰一般芳洁,清商的曲调激越昂扬。

正像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一样,哪能怕遭受严寒的侵袭?

我悠悠地漫步在旷野上,遥望远处连绵的山川。

扔掉手中的马鞭,让那驽骀随意地奔驰,我则停下车来,倚着这株孤松休息。

这孤松啊,你也可以作为我的知音,何况它青葱繁茂,更使我称心如意。

我在丘垄间徘徊,久久地留恋着当年亲旧居住过的地方。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我向前面的打柴人打听:“这里的居民从前都到哪里去了?”

打柴人对我诉说:“这些人都已去世而无复生还。”

“十年之间,城邑改变了多少次啊!

经过战乱,城郭和人民已经面目全非了啊!”

人生犹如虚幻变化,最终都将归于空无。

一生就像麋鹿一样,没有固定的居所,一旦白发苍苍,就已经度过了百年。

隐居生活的道路已经荒芜,可是松菊却还保存着。

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

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树枝使我开颜。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

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释义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的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麋鹿,一生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一旦白发苍苍,就已经度过了百年,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是陶渊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他以麋鹿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漂泊不定和短暂无常,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老年时的白发苍苍,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自己与孤松为伴、与自然相融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和不满,于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首《杂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岁月匆匆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平生有似麋与鹿,一旦白发已百年。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