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西蜀朱家妇,非邀割股名。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0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西蜀朱家妇

西蜀朱家妇,非邀割股名。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西蜀朱家妇,非邀割股名。

贫来知孝友,何用苦伤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作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致哀婉动人,风格清新明朗。

译文

西蜀之地有一位朱家的妇人,她并非为了博取割股疗亲的美名,家境贫寒之时,她依然深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道理,何必非要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表明孝心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西蜀朱家妇的行为,赞扬了她朴素而真挚的孝行,她并不追求通过极端的行为(如割股疗亲)来获得名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体现孝顺和友爱,在贫困的环境中,她依然坚守着这些美德,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放弃。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女性形象,诗中“非邀割股名”一句,直接点明了朱家妇的朴素和真诚,她并不追求虚名,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贫来知孝友”一句,也展现了她在逆境中的坚韧和美德,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往往面临着生活的艰辛和道德的考验,韦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孝道、友爱兄弟的人的敬佩和赞扬,他也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即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和友爱。

韦庄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西蜀朱家妇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道德品质的肯定和呼唤,它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蜀朱家妇,非邀割股名。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