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8

这首包含关键词“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中的第二首,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全诗是什么?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二》

唐·顾况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镂冰无绝艺。

亲故相邀唤不归,有酒惟浇赵州土。

平生心事闲难得,尽在东皋醉后诗。

君不见道傍废井生古木,本是昔人饮马处。

粟有陈谷驹无草,今年人食人应饱。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使君出时皆有乐,回时独唱行路难。

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

独有西山采樵者,笑谈偶似东晋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华阳山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他的画作也颇受赞誉。

译文

(仅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进行翻译)

下马时才知马儿已疲惫不堪,上马时又担心马儿行走迟缓。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道路时的矛盾和忧虑,下马时,他意识到马儿已经疲惫,这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劳累;而上马时,他又担心马儿行走迟缓,这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整句诗通过马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复杂心境。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这一生动的场景,巧妙地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忧虑,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深切关怀,在整首诗中,这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文对人生艰辛的描绘,又为后文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做了铺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顾况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社会现实的不公与黑暗,因此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忧虑,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的深切期望,他也通过诗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以缓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

顾况的《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复杂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下马知马劳,上马忧马迟。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