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的释义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9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披衣庭除,月没树杪”,这两句诗出自南朝宋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的释义

《捣衣诗》

南朝宋·谢惠连

杵声既清彻,闻捣复心伤。

况复风叶下,秋蝉鸣树间。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褰裳起闲步,幽意自相违。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唱谁能和,明月照空帏。

披衣庭除下,月没树杪时。

仰观星汉濯,俯聆岫泉悲。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心精。

长夜不能寐,伏枕独辗转。

岂为久离别,七情自煎蹙。

作者简介

谢惠连(约公元407年—433年),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方明之子,谢灵运族弟,他自幼聪慧过人,十岁便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他一生仕途不顺,曾任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后因病早逝,年仅二十六岁,他的作品以山水诗和抒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捣衣的声音清脆响亮,听到这声音又让人心生伤感,更何况秋风中树叶飘落,秋蝉在树梢间鸣叫,阴沉的天气仿佛有麝香的气息,寒冷的空气更激起我心中的愁怀,岁月不停地流逝,我来到此地已经很久了,我怀着深情回忆起我们曾经亲密无间的日子,但这份情感已经离我们很久了,我提起衣裳在庭院中漫步,但心中的幽意却与这环境相违背,清商乐随风响起,乐曲正到中间部分时我徘徊不定,这歌声谁能应和呢?只有明月照耀着空荡荡的帷帐,我披上衣服走到庭院中,这时月亮已经隐没在树梢之后,我抬头观看银河明亮如洗,低头聆听山涧的泉水声悲切,在这空旷的屋宇中,没有一样能让我感到愉悦,我们曾经多年共同追随彼此,但一旦离别就各自分散了,深深的忧虑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只是白白地耗费自己的心神,长夜漫漫无法入睡,我伏在枕头上独自辗转反侧,难道是因为长久的离别吗?其实是我内心的七情六欲在煎熬着自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捣衣这一日常劳作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秋风落叶、秋蝉鸣叫、月色朦胧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披衣庭除、月没树杪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捣衣这一日常劳作与内心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杵声既清彻”、“月没树杪时”等句子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谢惠连一生仕途不顺,曾长期漂泊异乡,与亲人分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捣衣这一日常劳作场景来抒发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的现实状况,这种现实与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