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封狐经羽困,苍隼掠云轻。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封狐经羽困,苍隼掠云轻。下一句是什么?

《猎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封狐经羽困,苍隼掠云轻。

猎马奔风疾,寒原逐兽行。

弓弦鸣落日,箭镞破秋星。

野旷人踪少,山深鸟影惊。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其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广泛,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

译文

被箭矢射中的狐狸,虽然身披厚毛也难以逃脱困境;苍鹰如隼,在云层中轻盈地掠过,迅速捕捉猎物,猎马在风中疾驰,如同风一般迅速,它们在寒冷的原野上追逐野兽,弓箭在落日余晖中发出鸣响,箭镞穿透秋日的星辰般明亮,精准地射向目标,原野空旷,人迹罕至,只有猎人的身影在追逐;山林深处,鸟儿的身影因惊恐而飞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猎人狩猎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猎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色,首联“封狐经羽困,苍隼掠云轻”以狐狸和苍鹰为对比,突出了猎物的困境和猎手的敏捷;颔联“猎马奔风疾,寒原逐兽行”则进一步描绘了猎人们追逐野兽的激烈场景;颈联“弓弦鸣落日,箭镞破秋星”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猎人射箭的精准和威猛;尾联“野旷人踪少,山深鸟影惊”则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狩猎的孤寂和紧张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狩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猎人们高超的技艺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诗人也通过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狩猎的孤寂和紧张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狩猎的紧张和刺激,诗人还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某个秋季的狩猎季节,当时,狩猎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和社会习俗,在贵族和士人阶层中颇为流行,诗人李峤可能参与了某次狩猎活动,并深受其震撼和启发,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狩猎的场景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封狐经羽困,苍隼掠云轻。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