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双峰峡

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

飞瀑直下三千尺,松声远送万重峦。

幽深藏鸟无人识,清寂含风有月来。

欲问仙境何处有,且看双峰峡中开。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常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青山高耸,云雾缭绕仿佛在其顶端筑巢;两座山峰紧紧相依,气势磅礴,共同夹持着狭窄的山谷,显得更加高耸,飞瀑从高处直落三千尺,轰鸣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松涛阵阵,随风远送,响彻万重山峦,这幽深的山谷中藏着鸟儿,无人知晓它们的踪迹;清风徐来,月色皎洁,给这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清幽,若问仙境在何方,且看这双峰峡中的美景便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双峰峡的壮丽景色,通过“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峰高耸入云、峡谷深邃险峻的自然景观,诗人还通过飞瀑、松声、幽鸟、清风、月色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和峡谷的深邃,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飞瀑、松声、幽鸟、清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谷的清幽和神秘,尾联则以“欲问仙境何处有,且看双峰峡中开”作结,既点明了诗的主旨,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曾游历山水,寄情于自然之中,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双峰峡时所作,面对这壮丽的山水景色,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

“青山冒顶云作巢,两峰势挟同峡高。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