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贫士

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是夫,落落贫亦独。

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

出门迹交游,及门不复入。

三径就荒芜,松菊犹存菊。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贫居之地少了人际交往,灌木丛生我的院落变得荒芜。

世间像我这样的贫寒之士何止一人,孤苦伶仃地独自贫居更显得独特。

虽没有积蓄万贯家财,却饱读诗书心胸开阔。

出门本想与人交往,但到人家门前却又返回了。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只有松菊还挺立在那里。

我整敛衣襟独坐吟诵,思绪飘远心中涌起无限深情。

隐居在这里固然很惬意,但长期如此哪能有所成就!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陶渊明贫困的生活状态,但他并不因此沮丧,反而因为饱读诗书而感到精神上的富足,他虽不善于交际,但享受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尽管生活清贫,但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

赏析

“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这两句诗,是陶渊明对自己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他虽无物质上的富足,但精神上却十分充实,因为他拥有诗书作为精神食粮,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陶渊明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个性和高尚的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晚年隐居时期,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对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虚伪深感厌倦,于是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己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和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虽乏经济储,颇挟诗书饱。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