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饶师掷过三千界,浮玉西津故俨然。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浮玉山居

饶师掷过三千界,浮玉西津故俨然。出自哪首诗?

宋·张孝祥

饶师掷过三千界,浮玉西津故俨然。

万壑松风鸣涧壑,半空云气绕峰峦。

仙人已去空遗庙,野客归来独掩关。

欲问此中真意趣,夕阳回首对青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孝祥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廷试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词风豪迈奔放,接近苏轼,是南宋初期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书法亦名重一时,传世墨迹有《临存帖》、《六安州帖》、《东湖诗语卷》等。

译文

饶师(或指某位高人)曾飞越了三千世界(比喻极远的境界),浮玉山(可能指某具体地名,或泛指仙境般的山)西边的渡口依然如故,庄严矗立,万千山谷间,松风呼啸,响彻涧壑;半空中,云雾缭绕,峰峦若隐若现,仙人早已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庙宇;而我这位山野之人归来,独自掩上门扉,想要探寻这其中的真正意趣,只得在夕阳下回首,面对那青翠的山峦,默默沉思。

释义

此诗描绘了浮玉山居的幽静与神秘,通过“饶师掷过三千界”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诗中“万壑松风”、“半空云气”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仙人已去空遗庙,野客归来独掩关”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自我归隐的心境。

赏析

张孝祥此诗以景寓情,借浮玉山居的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怀,诗中既有对仙境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淡然处之,通过对比“仙人已去”与“野客归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不羁之气,又不失细腻温婉之情,体现了张孝祥诗词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张孝祥仕途不顺,心生归隐之意时,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不乏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张孝祥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面对时局的艰难,或许有过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而浮玉山居的景致恰好触动了他的这种情感,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饶师掷过三千界,浮玉西津故俨然。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