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谁云此一室,而恒廑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室中吟

谁云此一室,而恒廑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宋·陆游

谁云此一室,而恒廑九州。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河湟空汉垒,碛卤自胡裘。

何日清尘氛,吾当醉一秋。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作者简介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谁说这仅仅是一间小屋,却常常让我心怀整个天下,梦中我绕着边城的月光徘徊,心中飞向那遥远的故国楼台,黄河、湟水一带只留下汉朝的堡垒,沙漠盐碱之地胡人穿着皮裘,何时才能清除这尘世的战乱,到那时我一定要痛饮一醉,度过一个欢畅的秋天。

释义

“谁云此一室,而恒廑九州”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斗室,但心系天下的情怀,以下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思念,以及渴望国家统一、战乱平息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首联以反问开篇,点明主题,即诗人虽身处狭小的空间,但心怀广阔,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颔联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颈联则描绘了边疆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危难,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战乱平息的美好愿望,以及届时痛饮一醉、欢度秋天的畅快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身处逆境时所作,通过抒发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坚定信念,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之心。

“谁云此一室,而恒廑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