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道旁车辚辚,有来亦有遣。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0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道旁车辚辚,有来亦有遣”,我推断您可能是在寻找唐代诗人杜甫的《兵车行》中的部分诗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有来亦有遣”这样的句子,但“道旁车辚辚”确实是《兵车行》中的原句,且整首诗的主题与战争、征兵、离别等情感紧密相关,可以间接体现出“有来亦有遣”(有人被征召来,也有人被派遣走)的意境,以下是对《兵车行》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道旁车辚辚,有来亦有遣。下一句是什么?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什么事情,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禾也是东倒西歪没有收成,更何况秦地的士兵耐苦战斗,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哭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士兵出征时的场景和家人的悲痛,以及士兵归来后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

《兵车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著称,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性的关怀,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对统治者的残暴和无知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创作背景

《兵车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前后,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杜甫在诗中通过描述士兵出征和归来的悲惨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重要里程碑。

“道旁车辚辚,有来亦有遣。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