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与客周顾之,蜿蜿双飞龙。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双飞龙

与客周顾之,蜿蜿双飞龙。上一句是什么?

唐·顾况

与客周顾之,蜿蜒双飞龙。

云涛起孤屿,风轸生远空。

微明翳虚白,隐映凌苍穹。

但见双翠羽,飞来似梦中。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之,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山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秘书郎等职,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善画山水,风格峭拔,有《顾况集》传世,他的诗作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与客人一同环顾四周,只见两条飞龙蜿蜒盘旋,云涛翻滚中孤岛耸立,风帆高扬在遥远的天空,微光透过虚白之处,隐约映照着高远的苍穹,只见一对翠绿的羽毛,飞来如同在梦中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客人一同观赏飞龙盘旋的壮丽景象,诗中通过云涛、孤屿、风帆、虚白、苍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神秘、梦幻的氛围,飞龙作为主题,象征着力量、威严和神秘,而翠绿的羽毛则增添了一抹生机与灵动。

赏析

这首诗以飞龙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与客周顾之,蜿蜒双飞龙”一句,直接点题,引出了飞龙盘旋的壮观景象,随后,诗人通过云涛、孤屿、风帆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飞龙所处的神秘环境,而“微明翳虚白,隐映凌苍穹”一句,则通过光影的变幻,将飞龙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传神。“但见双翠羽,飞来似梦中”一句,以梦幻般的笔触收束全诗,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晚年隐居茅山的生活经历有关,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自然风光秀丽,道教文化深厚,诗人在这里隐居期间,可能经常与友人一同游览山水,观赏自然美景,飞龙作为道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可能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双飞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顾况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与客周顾之,蜿蜿双飞龙。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