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2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酒箴》,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酒箴

唐·皮日休

遇酒辄饮,逢人辄醉。

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

从来错认醉为醒,只将醒者作狂人。

作者简介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职,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有《皮子文薮》十卷传世。

译文

遇到酒就喝,碰到人就醉。

跟随公事饮酒总是喝醉,但我的醉态是德性之醉,并非单纯因酒而醉。

世人常常错误地认为醉就是醒,反而把清醒的人当作狂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逢酒必醉、逢人便醉的情境,表达了他对世俗眼光中“醉”与“醒”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自己的醉态是德性之醉,是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体现,而世人却往往误解这种醉态,将清醒的人视为狂人。

赏析

这首诗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世俗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这一核心句,巧妙地揭示了“醉”与“醒”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真正的醉态并非因酒而醉,而是因德而醉,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而世人往往被表象所迷惑,将清醒的人视为狂人,这种误解和偏见正是诗人所要批判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晚唐社会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只能借酒消愁,皮日休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深感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眼光中“醉”与“醒”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公饮辄醉,醉德非醉酒。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