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的释义

6个月前 (02-0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古北口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的释义

清·纳兰性德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址。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

安边抚孥垒,昔人劳险巘。

戍楼今已颓,寒芜白露晞。

哀笳晓逾急,暮角声转悲。

天险设未固,胡沙纷已驰。

岂无山中士,愤激思奋臂。

无主自栖迟,谁肯怀此志。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题材比较狭窄,但是由于作者工于言情,词风清新隽秀,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越过古北口的山脉断裂,陡峭的石壁在此地耸立。

皇帝命令统领六军,长城突然之间如山峰般矗立。

安抚边疆的百姓和堡垒,前人曾在险峻的山峰上辛劳。

如今戍守的城楼已经崩塌,寒冷的荒草在露水中凋零。

清晨的胡笳声更加急促,傍晚的号角声愈发悲凉。

天险的防御并未稳固,胡人的沙尘已经纷纷扬起。

难道没有山中的勇士,愤慨激昂想要奋起反抗吗?

没有主人只能徘徊不前,谁愿意怀揣这样的志向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北口这一军事重镇的险峻地势和长城的雄伟壮观,诗人通过描述断山、石壁、长城等自然景观,以及戍楼、胡笳、号角等人文元素,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诗人也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诗以古北口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文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比古今、描绘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在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长城倏如矗”象征着国家的坚固防线,“胡沙纷已驰”则隐喻着外敌的入侵和战争的威胁,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他通过描绘戍楼的崩塌、荒草的凋零等景象,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辛和牺牲,他也通过“无主自栖迟,谁肯怀此志”等诗句,表达了对边疆战士无人关怀、无人理解的无奈和悲凉。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这是一个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但边疆局势依然动荡不安的时期,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纳兰性德对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十分关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纳兰性德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是他对国家命运和边疆局势的深刻反映。

“帝命总六师,长城倏如矗。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