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摩挲茧栗姿,我老那复壮。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观儿戏

摩挲茧栗姿,我老那复壮。上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不成嬉。

头白鸠鸣杵,毛斑马弄球。

一床无用处,拈弄拂尘灰。

凤盘团作窠,乳线牵未断。

且喜天日长,兼怜骨肉鲜。

逡巡别床枕,顷刻成山川。

以杖画屋壁,倚床弄笔砚。

涂莎抄汉书,吞墨吸池水。

吾家读书法,一字亦须记。

况兹正蹒跚,未可限骐骥。

勿言儿戏事,变化有鲲鹏。

老夫亦何有,坐见儿成翁。

摩挲茧栗姿,我老那复壮。

寄语壮心人,莫负少年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孩子们七八岁的年纪,穿着华丽的衣裳,嬉戏打闹,他们一会儿玩尘土,一会儿斗草,整天都停不下来,白头鸠在屋顶鸣叫,毛色斑斓的马儿在玩耍,孩子们在床上摆弄着各种玩具,却对床本身毫无兴趣,他们模仿着凤凰盘绕成窝,用细线牵着未断的乳线,我很高兴天气晴好,日子悠长,同时也怜爱孩子们鲜嫩的骨肉,他们一会儿在床上玩耍,一会儿又跑到地上,仿佛瞬间就能创造出山川河流,他们拿着拐杖在墙上画画,倚着床榻玩弄笔砚,他们涂抹着莎草纸抄写汉书,甚至不小心吞下了墨水,吸干了池水,我们家的读书方法,就是要一字一句都记住,何况这些孩子还年幼,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不要说这只是孩子们的游戏,他们中或许就有能变成鲲鹏的潜力,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只能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自己也逐渐老去,我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感叹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年轻时的壮年了,我要告诫那些有壮志的人,不要辜负了美好的少年时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孩子们玩耍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关注和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诗人以寄语的形式,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关注和期待,在诗中,诗人不仅赞美了孩子们的纯真和活力,还通过对比自己的老去,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以寄语的形式,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不要辜负了美好的少年时光,这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岁月流逝和青春不再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孩子们玩耍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也通过对比自己的老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人生感悟,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摩挲茧栗姿,我老那复壮。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