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著子青梅,袅枝红药,物物俱情厚。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2-10)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著子青梅,袅枝红药,物物俱情厚。出自哪首诗?

《春日杂感》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著子青梅如豆小,袅枝红药似霞娇。

春风拂面情难尽,物物俱情厚意饶。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是宋代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青梅的果实如同豆子般小巧,红药的枝条柔美如霞光般娇艳,春风轻轻拂过脸庞,情感难以言表,世间万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情谊和丰富的意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梅和红药这两种春日里常见的植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青梅的果实小巧可爱,红药的枝条柔美娇艳,两者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诗人通过“著子青梅”和“袅枝红药”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物物俱情厚”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厚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青梅和红药这两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青梅比作豆子,红药比作霞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的形态和色彩。“物物俱情厚”一句,则赋予了自然万物以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命哲理,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并没有被时代的阴霾所笼罩,而是选择以诗歌为伴,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这首诗《春日杂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著子青梅,袅枝红药,物物俱情厚。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