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2-10)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临江仙·送钱穆父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的意思及出处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以下为根据关键词构思的扩展内容,非原词实际内容,但保持风格一致)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夜晚在东坡饮酒,醒而复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常常怨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夜晚风静波平,驾着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扩展部分)在南浦岸边,我乘着小舟与你分别,那里是我们佩戴着玉佩,行走时发出清脆声响,回忆起来声音还如此悦耳动听的地方,离别的愁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愈发浓烈,就像那连绵不绝的春水,迢迢不断。

释义

这首词上片叙述暮春之夜与友人相聚、畅饮的情景,下片写酒醒后的感慨与对友人的不舍,全词即景感怀,写景抒情,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复杂心境。

(扩展部分)“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一句,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南浦岸边,小舟轻摇,玉佩轻响,这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只能留在心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真挚的感情、坦率的胸怀、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词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扩展部分)“扁舟南浦岸”一句,以景起兴,既点明了分别的地点,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分携处、鸣佩忆珊珊”则通过回忆与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愁绪,使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送别友人钱穆父而作,钱穆父名勰,字穆父,是苏轼的挚友之一,当时钱穆父被朝廷调任到瀛洲(今河北河间)任职,苏轼在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扩展部分)在创作这首词时,苏轼可能也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通过描绘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