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2-10)诗词赏析11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戚氏·晚秋天》,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戚氏·晚秋天

宋·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无眠意、帘外月斜残。

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晚秋时节,一阵细雨洒落在庭院与廊轩,栏杆边的菊花已稀疏凋零,井边的梧桐叶也零乱飘落,还招惹着残留的暮烟,我心中凄然,远望江关,只见飞云黯淡,夕阳在山间流连,就像当年宋玉悲秋之感,我也面对着这临水与登山的景致而心生哀怨,远行的道路迢迢千里,行人在路上凄楚不堪,疲倦地听着陇水潺潺流淌的声音,败叶间正传来寒蝉的吟唱,衰草中也响起了秋蛩的鸣叫,它们相互呼应,喧闹不已。

我独自在客馆中度过这漫长的日子,感觉度日如年,随着风露的逐渐变化,夜也悄悄地深了,只见长天一片洁净,银河清澈而浅显,明月皎洁而美好,我的思绪绵绵不断,长夜漫漫,我对着这眼前的景致,怎能忍心屈指计算那过去的时光,暗暗回想从前的种种,那时我还未成名未得禄,常常在繁华的街道上流连于红楼之间,岁月就这样一年年地迁延过去。

京城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啊,想当年我年少时,常常在傍晚的宴会上与清晨的欢聚中度过,况且我还有那些狂放不羁的朋友和奇特的伴侣,每当遇到唱歌、饮酒的场合,我们都会竞相留连忘返,自从离别以来,时光如梭般迅速流逝,旧日的游历仿佛就像一场梦一样遥远,想到名利之事总是让我憔悴不堪、长久地牵挂于心,追忆往事时,我总是空自愁苦满面,漏箭已经移动,我稍微感觉到了一丝轻寒,面对着这闲窗之畔,我熄灭了灯火直到天亮,心中无眠之意,只见帘外的月亮已经斜挂天边、残月如钩。

释义

这首词以晚秋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愁苦,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晚秋天”、“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等;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如“凄然”、“倦听”、“思绵绵”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

这首《戚氏·晚秋天》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而著称,词中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基调,词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在词的结构上,柳永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逐渐过渡到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这种结构使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欢乐与现实的孤独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在语言运用上,柳永的这首词也表现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善于运用俚词俗语和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使得整首词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诗意,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叠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词中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测出它可能创作于柳永晚年时期,此时的柳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名利之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也经历了与亲朋好友的离别和重逢,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些经历都为他创作这首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在词中,他通过对晚秋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愁苦之情,他也通过这首词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醉轻梦短枕闲欹,绿窗窈窕风光转。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