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2-10)诗词赏析14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这些词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宋·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无垠,碧云空暮,曾约携手,送君归去,佳哉此际,可登楼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自从南宋的天子南渡以来,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能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们,在亭台楼阁中眺望风景,他们的心情依旧凄凉,那些像王衍一样清谈误国的家伙们,使中原沦陷,他们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愧疚和回顾!算起来,为了平定外敌入侵,收复失地,建立功名,这本就是读书人份内之事,你是否明白这个道理?

况且你的文章可以压倒群才,堪称泰山北斗,庭院中桐树成荫,满院清幽,我们曾在这里共话天下大事,回想你当年坠地降生的时候,谁曾想到今天你会像风云一样驰骋天下?你胸怀大志,为国为民,如今正是施展才华的时候,你我曾相约,等到天下安定之后,再携手共游,现在我要送你归去,在这美好的时刻,你是否愿意登上高楼,远眺四方,共抒豪情壮志?

(注:由于篇幅限制,译文仅选取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进行翻译,整体译文有所省略。)

释义

“惟有经纶心事在”表达了辛弃疾对韩南涧尚书(韩元吉)治国才能的赞赏和对其心忧国事的肯定。“承密诏,看重重”则暗示了韩南涧可能接到了朝廷的密诏,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韩南涧尚书祝寿所作,但并非一般的应酬之作,词中通过对比南宋朝廷中那些空谈误国的官员和真正有治国才能的韩南涧,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韩南涧的期望,词中也流露出辛弃疾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当时辛弃疾正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韩南涧(韩元吉)是辛弃疾的好友和同僚,他因上书言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知建宁府,辛弃疾在韩南涧生日之际,写下这首词以表敬意和祝福,同时也借此机会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释,请随时告知。

“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