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的解释

7个月前 (02-11)诗词赏析14

这首包含关键词“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以下是该词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的解释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宋·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开岁春来,百卉含英,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摩云妙手,醉把青铜,教纤翳、不点青铜,起舞闻鸡,酒酣箫鼓,壮志还犹在!功名事,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译文

(节选含关键词部分)

新岁到来,春天降临,各种花卉含苞待放,东风吹拂,冰雪消融,化为春雨,我这位善于描绘云山的画家,在醉意朦胧中,挥毫泼墨,将天空描绘得如此美妙,以至于连那细微的云彩和阴影都无法在青铜镜上留下痕迹,听到鸡鸣就起舞,酒醉后击箫击鼓,我的壮志豪情依然还在!对于功名事业,想来当年严子陵也是白白地老去,君臣之间的梦想,古今以来的空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那远山连绵,云雾缭绕,早晨的山色青翠欲滴。

释义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意指词人在醉意中运用其高超的画技(比喻为“摩云妙手”),将天空描绘得如此完美无瑕,以至于连最细微的云彩和阴影(“纤翳”)都无法在青铜镜(比喻为完美的画面或心境)上留下任何瑕疵。

赏析

这句词体现了辛弃疾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通过描绘自己在醉意中挥毫泼墨的场景,词人不仅展示了自己在绘画上的才华,更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功名的超然态度,他通过“摩云妙手”的比喻,将自己比作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而“教纤翳、不点青铜”则进一步强调了其画技的精湛和心境的纯净,这句词也透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渴望能够像画家一样自由地描绘自己的人生,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干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带湖新居即将建成之际所作,当时,词人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和打压,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尽管身处逆境,词人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词就是他在这种复杂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既表达了对新居的喜悦和期待,又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