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2-11)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宫词

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的意思及出处

唐·和凝

宫娥梳洗罢,

笑语出房栊。

几回画蜡银台梦,

双字香罗金缕衣。

作者及朝代

和凝(898年-955年),字成绩,五代时期文学家、法医学家,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北汉乾祐二年(949年)进士,后仕后周,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三司,入宋,为太子太傅,和凝喜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有《宫词百首》传世。

作者简介

和凝生于晚唐,历经五代十国,最终在北宋初年去世,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精通法医学,曾著《疑狱集》二卷、《疑狱集补》一卷,对后世的法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文学创作上,和凝以词著称,其词风婉约细腻,多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感,对后世词坛有一定影响。

译文

宫女们梳洗完毕,

欢声笑语从房中传出。

多少次在银烛台上描绘着梦想,

穿着用金线绣制的香罗双字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宫女们的生活场景,首句“宫娥梳洗罢”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洗完毕的情景;次句“笑语出房栊”则通过她们的欢声笑语,展现了宫女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后两句“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则进一步描绘了宫女们的内心世界和服饰之美,她们在银烛台上描绘着梦想,穿着用金线绣制的香罗双字衣,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中宫女们的生活和情感,诗人通过宫女们的梳洗、笑语、画梦和服饰等细节,展现了她们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宫女们的形象,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宫廷内部,却仍然保持着一种奢华和安逸的生活氛围,和凝作为宫廷中的文学家,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观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和凝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

“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